close

張亞群:高考無論怎麼變 按總分錄取不能變

新浪教育訊 11月27日下午,由新浪教育主辦的“新浪2017中國教育盛典高考行業峰會”在北京舉辦,主題為“新高考之變”。廈門大學(分數線,專業設置)考試研究中心副主任張亞群教授出席峰會並作瞭《新高考新方略》的主題演講,從升學規劃視角對高考變化進行瞭解讀分析,並為考生、學校提供瞭相應指導。

廈門大學考試研究中心副主任張亞群發表主題演講

張亞群教授指出,高考改革不是全盤否定過去的考試制度。我們必須要瞭解“變”的是什麼,沒有“變”的是什麼。還要想到“變”瞭以後會產生哪些影響,影響產生瞭以後,我們的中學,我們的傢長,我們的考生應該如何應對。

中國的高考是國傢考試,國傢是社會的代表,從國傢層面來講,高考改革就要適應大眾化、普及化的需要。雖然在新高考背景下,高考模式、志願填報方式等發生瞭一系列變化,但高考在升學中的地位和考生想要考上好學校、選擇好專業的美好心願並未變化。高考升學規劃要做到以“不變”應“已變”,學生自己要做到“知己知彼,隨機應變”。高中學校要根據新高考,對學生進行生涯規劃教育。引導學生理性選擇學科、選擇考試,培養學生的自主性、獨立性,適應新高考選課走班的新學校管理方式。

[點擊查看張亞群:高校招生考試制度必須與教育同步改革]

以下為演講實錄:

各位來賓、各位朋友,大傢下午好!首先感謝新浪教育為我提供這樣一個平臺,我來自廈門大學考試研究中心,我們也是教育部文科基地高等教育發展研究中心。

去年也參加瞭新浪教育的活動,所以我對新浪教育很佩服,因為你們這台中產後護理中心推薦種精神,你們這種視野,推動瞭中國高等教育,包括新高考的改革。所以,在這裡非常感謝。

我今天給大傢帶來的演講題目是《新高考新方略》。方略就是方針政策,我主要是從升學規劃的角度進行講解。

新高考“新”在哪裡,哪些地方是“新”的,哪些地方沒有變,首先要澄清一個概念,高考改革不是全盤否定過去的考試制度。所以,我們必須要瞭解“變”的是什麼?沒有“變”的是什麼?這是第一個要點。第二,“變”瞭以後會產生哪些影響?第三,影響產生瞭以後,我們的中學,我們的傢長,我們的考生應該如何應對?

首先看“變”的地方。十九大提出我們走進新時代,實際上我們的高等教育到今天已經是大眾化後期瞭,很快會進入普及化階段。大眾化高等教育就要求要改進和完善考試選拔制度。第二個動因是人才培養模式。從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,我們國傢的高等教育之路已經發生瞭很大的變化,這就是人才培養模式的變化。從50年代的“專才”模式,現在要向“通才”模式轉變,也就是說,人才培養模式的變革會促進我們招生機制的變化,我們的考試制度必須要跟著變革。

它的變革在哪裡?我給大傢解讀一下背後的含義。第一,高考由原來的3+綜合,改成瞭3+3,後面的“3”是綜合科目演化為3。第二是志願的填報方式,有的省份開始把專業放在首位,有的省份是專業跟學校平行,還有30多個省市正在改革。第三,錄取的標準,從原來單純的看分數,現在演變為“兩依據一參考”,把錄取的標準進行瞭分解。第四,學術型與職業技術分開,高職招生標準選拔方式跟學術型的選拔分開,這是很大的改革。為什麼這樣改?因為在大眾化階段我們的高考發生瞭變化,不再是選拔,強調的是適應。你想上大學,任何時候、任何階段都可以上大學,我們的高考不是把一部分人擋在學校門外,而是要診斷你,你適合學什麼專業,你適合到哪個學校學習。

兩種考試改革的模式做一個比較。這兩個模式都是3+3的模式,但是導向有一些差異。上海選考占比重較小,3個統考科目150分,這是大傢相同的,後面是學業等級考試。我們國傢新一輪高考改革有意識的要降低高考競爭的難度。上海是70分,浙江是100分。最後填報志願的時候,上海隻差瞭30分,三門90分,選考的比重占整個高考的比重進一步下降。浙江的比重稍微大一點,是60分,三門就是180分。

浙江取消所有的錄取批次,實行三段報考志願,80個專業平行志願,實行的是專業優先,上海實行的是院校和志願平行錄台中坐月子費用取。根據今年大傢的反響再做微調,據我個人的觀察,輿論界、考生還是比較傾向於上海的方案,上海取消瞭本科的一本、二本。其他省市的方案基本上是從這兩個方案當中選擇。第一,選考實行浙江100分的計分方式,上海這種方式,除瞭西藏之外其他的很少選。第二,絕大多數省份選考隻考一次,浙江的考兩次,這個很少,而且出的問題最多的也是兩次考試。美國每年考七次都可以,為什麼我們兩次都不行?大傢別忘瞭,美國跟中國的考試是不一樣的,美國註重的是學習能力考試,中國註重的是學科考試,也就是說我們的考試跟課本學科是掛鉤的。教材,使用人教版的、華東師大版的、北師大版的沒有區別,所以中國的卷子如果考兩次就非常困難。

“不變”是為什麼?最重要的原因有兩個。第一,社會教育考試首先講的是公平,所以第一輪高考改革把公平性放在首位,無論是自主招生,無論是科目改革還是錄取制度改革,首先把公平性放在首位。社會公平就要有一個客觀標準,於是三個方面沒有變。一是高考總分錄取,無論怎麼改,都是以分數來決定你填報的志願順序。二是個人的發展需要,因為每個人都有一個美好的願望。十九大提出我們的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瞭,即人民美好生活的向往與社會發展不均衡、不充分的矛盾。我們考生的願望是什麼?追求名校、追求專業,這是大部分考生的心理。我總想考一所好的學校,為什麼?將來找一個好工作。為什麼找一個好工作?將來有一個好的生活。

我們中國的高考是國傢考試,國傢是社會的代表,所以從國傢層面來講,高考改革就要適應大眾化、普及化的需要。因為這個社會是分層分類的,什麼樣的人才都要有,上面要有領袖人才,下面要有專業技術人員,都需要。所以,在這種情況下,我們的考試一定要增加選擇性。

也就是說,高考無論怎麼改,高考在教育、在社會當中的地位沒有變。這三個不變會影響到我們後面的選擇。

新高考已經試點的浙江、上海有哪些變化?上海在考試之前有傢長分析瞭,為什麼要分析?因為他小孩要上大學。他們認為新高考對男生不利,因為兩門課,外語台中月子中心評價跟中文,女孩子考起來比較占便宜。第二,對2017年考生不利,因為剛剛試點,還沒有總結出規律。第三,對小學科不利。報考的人少瞭,對學校排課不利。比如浙江的7選3,排列組合是35種組合,這樣中學多少老師可以承擔這樣的課程,而且管理起來壓力也很大。第四,對普通高中不利,因為我們的普通高中師資沒有重點中學師資厲害,人數也沒有那麼多。所以,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把新高考放在浙江和上海試點的原因,因為浙江和上海基礎教育是最發達的。再有是對大學理工科類專業招生不利。

再看總分差,上海是540分,浙江是630分。總分的差距關系不大,最關鍵的是對考生來講他怎麼能夠獲得高分。考試改革的結果,地理和生命科學報考的人越來越多,上海有70%左右的學生選擇瞭地理,物理隻占30%。再看浙江,這是考生選擇的結果,考生選擇之前大傢預測上海的高校對物理學的要求,上海37所院校當中,最多的考選科目是物理,上海交大、浙江大學(分數線,專業設置)對物理要求很高的,學理工科的考生必須要學物理。就是在這種背景下,最後占比隻有37.9%,為什麼?因為考生不買賬。生命科學占20.3%。

2017年浙江高考生共有29.13萬,選考物理的學生隻有8萬多,占普通高考招生報名人數的31.987%。不要說中學物理難以維持,我們國傢的人才培養也會受到影響。2018年高考的報名怎麼來改變考生的選擇,不能說不報不行,不能采取行政措施,因為考生他有選擇權,要把選擇權交給他。怎麼樣才能改變他的想法?首先看他為什麼這樣選。

高考科目無論你怎麼改,有三個不變,一是按總分錄取不變,如果不按總分錄取問題會更大,因為首先考生要求公平。考生覺得物理比較難,跟學霸一起考他會墊底,那麼他就不選瞭。在上海的報考中,地理、生命科學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選?因為這兩門科目放在高二考,高三還有一年的時間,可以重點對付語數外。所以,學生、班主任、傢長他們背後的考量是從總分制出發的。正是因為這樣的角度,不喜歡學地理的人,不喜歡學生物的人也會來考,因為這樣可以騰出手來集中力量放在高三階段。假如把物理放在高二,高三就不考瞭,選的人就會多。從技術上來講是這樣的。

影響我就不多說瞭,因為是這樣的考試制度,所以輔導班多瞭。選科基本上在高一就進行瞭,分科反而提前瞭。將來的考生他的重點一定是放在前面那個“3”上,後面的“3”因為難度低,所以傢長也好,班主任也好,對這方面重視度相對小一些。

“選科”必然造成“走班”制。會帶來哪些問題?課程會開不齊,因為35個組合或者十幾門的組合,不會全部都開。另外是分值轉換帶來新的不公平,學業考試分數不一樣,你的等級要麼劃上去,要麼劃下來。大量的學生集中在中間的5%,上海是11個等級,浙江是21個等級,我們的高考改革是想減輕學生的負擔,但是實際的結果是學業考試一旦納入高考總分,它就變成選拔性考試瞭。在這種情況下,分值轉換會帶來不公平,有的會到上一個等級,有的會到下一個等級,帶來新的不公平。另外新的選課制不利於高校選拔人才。還有博弈與機會主義思想潮湧。那麼考生的焦慮就會加重,教育教學秩序也容易被打亂。

美國的高考是考學習能力的,它可以跟教學毫不相關。在這種情況下,我們的高考要怎麼應對?我主要提出兩種導向。導向之一:以“不變”應“萬變”,也就是以“不變”應“已變”,我們“不變”的是什麼?總分不變,高考的定義不變,考生的心願永遠不會變,水往低處流,人往高處走。我們怎麼辦?新高考“兩依據一參考”,三者之間的關系大傢要處理好。

在座的很多是規劃師,也會幫助考生填報志願,實際上這是戰略性的東西。把這個把握好瞭,考生自己就會在這方面有很好的選擇。

學業考試因為分值比較低,難度比較低,相對來說大傢就不會太重視,會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前面三個學科上。所以,大量的信息需要考生關註,學校關註,高校要把自己的理念向錄取生、向中學的老師宣傳。

導向之二:知己知彼,隨“機”應變。大傢就要問這個“機”是什麼,當然是機會、機遇。哪些是機遇,哪些是機會。我們首先要認識自己,自己的優勢在哪兒,我們的特長、我們的成績,每次考試根據自己的成績量體裁衣。另外就是興趣,有的同學雖然在某些方面有特長,但他對這個專業卻不感興趣。還有優勢跟興趣之間兩者是可以轉化的,有些人不是天生有興趣的,比如錢偉長上清華的時候學的是歷史系,九一八以後他說我學這個有什麼用,我要學工科,所以他就學習瞭物理。

還有要知彼。這個“彼”是招生的學校,所以你必須關註院校的信息。同時也要關註競爭的規則,我們的規則每年都會有微調。這是每一個考生要關註的。第三個報考的動態信息。最後一個是國傢和社會的需求。

機遇在哪裡?第一個機遇,培養模式的改革。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趨勢就是一定會走通才培養模式。“十三五”規劃裡面就講到通識教育、專業教育相結合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。我們現在高考是語數外,對女生有利,為什麼會這樣?大傢說這樣對男生不公平,不要這樣看。為什麼要考這三門?因為這三門是你接受任何高等教育專業應該具備的基礎。我們的規劃師、輔導的專傢一定要跟學生傢長講清楚,選考科目在高校裡也會變動。

另外一個機遇是分類招生,第三是自主招生,最後是國傢的政策。國傢政策是三個專項以及很多不同的計劃。怎麼樣把握院校,學科,專業三者之間的關系?我覺得當你在報院校的時候要關註兩個方面:第一是分類排名,第二是聲譽。現在雙一流建設裡把排名放的很前,有的學校排名雖然不靠前但是聲譽很靠前,聲譽會轉化為排名,排名也會轉化為聲譽。學科主要看兩個:第一看實力,這個學校某某學科的實力;二是看潛力,專業的適應性主要有兩點,一是社會需求的適應,這就是就業的預測。第二是要適應個性發展,再好的專業我對它不感興趣,我去學就會成為負擔。

我碰到過非常多的考生和考生的傢長,一再的講我對這個專業不感興趣,當時是調劑的,我現在怎麼辦。新高考一個很大的要求是將來專業和興趣台中頂級月子中心要PK。

總之,高考雖變,我心依舊。考生的心願依然是想上好專業,好大學,上自己心愛的學校。所以,我們要把握導向,珍惜選擇。謝謝大傢!台中月子中心推薦

新浪聲明:所有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,未經演講者審閱,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。
arrow
arrow

    tnc7ch49d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